项目动态

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思源·团善昌南”项目助力非遗传承——挥翰成章·徽笔

    2024-01-25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2009年,中国书法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早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珪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钟灵毓秀的黄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基地。

徽笔,以“尖、齐、圆、健”四德著称于世,具有含墨量多、易开合等特点,能充分体现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等效果,深受古今书画艺术大师与收藏家们的喜爱。2014年,“徽笔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06177795813.jpg

微刻《金刚经》徽笔

徽笔是一项复杂又精细的制作技艺,完整制作一只徽笔需经108道工序,单是笔头就包含72道工序,包括“水作工艺”和“干作工艺”两大部分,选毛料、叠毛、去油脂、梳毛片、卷笔柱、扎笔根等为水作,选笔杆、按笔头、定笔形等为干作。首先是选毛料,一般选择冬季动物的皮毛作为原料,挑选毛料极其精细,有“万毫一毛”的说法;接着再将其浸泡在石灰水中祛除部分油脂,使笔头更含墨,然后用牛骨梳进行梳理折叠,剔除多余的绒毛,成片之后再将毛梳理整齐,接着用单面毫刀切成所需的毛片; 接着就是配置好主毛副毛披毛,整理好后将笔头扎好晾干;再接下来便是用特制的胶水粘合笔头笔管,之后把毛笔用鹿角菜汁浸透修成圆锥形,在基本成形的毛笔管上雕刻文字;这样一只精巧的徽笔就制作完成了。

  2(1).jpg

徽笔制作流程图

杨文,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笔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房四宝制笔艺术大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他出生于徽笔世家,祖父祖母均为制笔能匠,开设过毛笔作坊,同为制笔好手的父亲和母亲就在家中手把手教杨文做笔。家族第六代传承人杨文七岁开始学习制笔,少年时期走南闯北对全国各地毛笔制作工艺和原材料进行学习和研究,长期与众多国内外书画名家进行交流,创新出“滋龄妙笔”、“点苔笔”、“千丝万缕”、“藏笔”、“微刻金刚经徽笔”、“雪丝”、“画龙点睛”、等各个新品种,提出“因人制笔”的新理念。

  3(1).jpg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文

近年来,杨文老师着力培养面临就业压力、有制笔潜力的学徒来传承徽笔制作这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1).jpg

杨文老师授徒传艺

学徒严秋霞说:“团善昌南项目给予了我一次机会,让我能跟杨文老师学习徽笔制作技艺,解决了我在就业上的难题。希望能一直跟随杨文老师把这项技艺学习下去。”

大学生学徒熊雨时说到:“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我们能够走近徽笔文化,跟着杨文老师一起学习这项技艺,让我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多了一个选择。”

杨文老师认为,“思源·团善昌南—最美传承”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首先能够将自己的技艺得到传承,其次能够给项目参与人员增加收入,最后对于无收入人员的就业问题也能提供很好的帮助。对杨文老师而言,通过这个项目找到最合适的传承人更有价值,如果学徒们愿意将徽笔这项非遗技艺一直做下去,那么传承就有希望。

  5(1).jpg

杨文制作徽笔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思源·团善昌南—最美传承”助力改善非遗传承难、稳定就业难。团善昌南,至美至善,天下为公!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