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

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思源·团善昌南”项目助力非遗传承——补天之手·书画装裱修复

    2024-03-12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是指用纯手工的方式,对书画作品进行必要的装饰、装潢,包括对残破的古籍和书画作品进行修复的一项技艺。它集笔、墨、纸、砚、绫、绢、锦、印泥、颜料等众多中华优秀传统工艺于一身,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jpg

由于保护不当,众多古书画在历经无数次的流转后,变得千疮百孔,破烂不堪。装裱修复师就成了专医“画病”的大夫,被称为“画郎中”。“画郎中”拥有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化腐朽为神奇,修旧如旧,让后人再次领略古人风范。

2.jpg

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可推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是最早的实物证明,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唐代书画的宫廷装裱已有定式;北宋装裱技艺精湛至巅峰,史称“宣和装”;清代在内务府造办处,设“如意馆”,形成“京裱”特色。清末装裱修复技艺转向民间传承,北京琉璃厂一带成为装裱修复能人的集聚区。

3.jpg

要修复一幅破损的古书画,首先要确认修复作品的年代和质地、根据材料来选定待修复的作品用料;下来是调制浆糊,要注意浆糊的配比和颜色的正确搭配;把糟朽残破的书画碎片按照原画位置尽量拼接完整,将撕裂部分的纸的纹理拼接好、接严实;接着是洗画,洗画之前准备一张翻身纸来保护画心,若没有翻身纸,破碎的画心在案子上不容易揭,将画心在翻身纸上摆正摆平后,即可洗画;清洗完成后将画心揭下进行补纸;接着是上命纸,所有的破损处都修好之后,需在画心上裱命纸,待画心与命纸粘贴牢固后将画心挑起来粘到墙上;由于补纸地方的颜色与画面不一样,需要补色一致,这叫补笔;画心修复好之后下墙进行方活,再根据画心的颜色配绫绢,把裁制好的镶料和画心用浆糊进行粘连,接着把覆背纸、包首、角绊、画签和镶好绢绫的画心进行粘连,上墙绷平;干后下墙,依次打蜡、砑活、剪切修整,这样,基本的装裱修复过程才算完成。

4.jpg

王铁环,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被西城区总工会授予“大都工匠”的称号。迄今为止,王铁环已修复挽救装裱历代古旧名贵字画艺术品一百余张,其中代表性的有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条屏、宋朝绢画、乾隆时期的祖先画像等。 

5.jpg

有一份特等功臣黄树英老英雄的立功喜报,送来时已经破烂不堪,修复难度极大。但作为装裱修复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王铁环毅然接下了这项修复任务,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就算难度再大也要全力克服。经过不断拼接、补色等繁琐的步骤,历时两个月终于将这份具有纪念意义的喜报归还给黄树英先生的后人。

6.jpg

王铁环老师说:“我的师承第一代张成荣,他是宝华斋的店主,在民国时期的琉璃厂有‘神手’之称。第二代是我的师爷张维恭,当时他在宝华斋当学徒,期满后正式成为宝华斋的装裱修复师傅,他当时比较出名的就是给蒋兆和裱九丈长的《流民图》。第三代是李玉田刘金涛,我的师傅李玉田在自己独立门户之后帮人修复了宋代马远的《山水图》,当时没有人敢修复这幅图,师傅修了有半年多,这使得他在业内一举成名。师叔刘金涛特别受到齐白石的赏识,齐白石、徐悲鸿的很多画都是他裱。传承到我这里是第四代。”

7.JPG

近年来,王铁环老师致力培养面临就业压力、有书画装裱潜力的学徒来传承这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年失业学徒陈菲说:“团善昌南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我认为要想让非遗能够传承下去,就必须有一个适合非遗生长的土壤,而团善昌南就是在建立这样的有态环境,让大家能够在这个环境中去生活、去工作,让非遗技艺能够有生命力的传承。”

学徒马晓明也是中年失业,他非常感谢团善昌南和王铁环老师给的这次学习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机会,使他学到一技之长,重新有了收入,同时他也想继续跟着王老师扎根学习装裱修复,把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学徒魏红军说:“在学习装裱修复技艺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困难,王老师亲自指导我,告诉我手腕该如何发力、工具如何操作,我便不会再发生操作不当、把纸弄破的问题了。老师的点拨太重要了。”

被问到为什么愿意参与“思源·团善昌南”这个项目,王铁环老师说,团善昌南平台不仅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解决了一些经济问题,而且还增加了喜欢传统手工艺的人,这是一件很善良的事情;学徒们对装裱修复这项技艺的喜爱,让他感受到强烈的学习意愿;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会将自己的技艺全部传授给徒弟们。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思源·团善昌南--最美传承”助力改善非遗传承难、稳定就业形势。团善昌南,至美至善,天下为公!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