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益项目

思源·空中课堂

思源助学

扬帆计划

团善昌南

芦山这次地震面前 整个社会进步一大截

来源:慈讯网    2013-05-03

4月23日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办的“汶川经验与芦山地震社会应对系列研讨(一)”活动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指出,芦山地震救援,是公益界提升自身形象的绝佳时机。

这次地震表现出来的公民社会氛围和五年前相比不一样了,整个社会进步了一大截。”杨团感慨道。她同时认为,“这次是很好的机会,这次慈善界、公益界、NGO要集体亮相,它是不输于政府的,它的效率和工作,对老百姓的热诚是不输于政府的。”

杨团一直在关注汶川的灾后重建,因此,对于公益组织如何有效参与地震救援有许多思考。她认为,公益界由于遭受2011年(郭美美)负面事件的打击,在全体公民中的地位一直在下降。

对于政府在这次地震救援中的表现,杨团给予了高度评价,“政府的表现真的比汶川地震时棒多了。汶川地震时,他们有一天半几乎就没有动作。因此,汶川地震救援刚开始都是NGO在行动。这次政府的动作这么快,应该讲政府是真正从5.12当中汲取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他们的一级响应是最快的,当天中午就确定了,下午四点多所有的部队和医院都上阵了。”

杨团坦言,“我们虽然组织了‘“4.20联合救援’,这个联合很不错,比上次5.12民间救助中心有相当大的进步了,但是要和政府比起来,我们是输于政府的。”

杨团还提出, “对于地震救援,NGO界或者说第三部门应该怎么办?”

杨团从三个方面对第三部门的地震救援给出了建议。

第一,建立救灾信息搜集和分享机制。“我们关注的不光是七天的紧急救援期,临时安置阶段,灾后重建,各个阶段我们都要介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考虑未来,我们的信息搜集和分享不仅仅局限于这七天,后边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杨团提醒公益机构要持续关注救灾信息的搜集和分享。

第二,正确管理和使用公益基金。“壹基金这次接受了那么大的捐赠数额,工作人员那么少,怎样正确使用才能不出问题?依国际经验来看,灾害时候的钱太多了,所以它们会留一部分用于支援其他灾害。这次,拿大居、台湾红十字会居然把它们之前救灾时剩下的一笔钱捐给中国。”杨团说,“我们需要研究,我们需要看人家的经验,然后设计信息和公益基金的使用的机制。”

第三,完善志愿者的管理机制。

杨团认为,公益机构当下最紧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如何正确分配资金。真正缺少的是比较专业、懂得帮助农民设计规划未来的社区志愿者。“公益组织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社区志愿者,推动NGO部门和政府部门的互动,这种互动做好了,最后政府真的能把公益组织当伙伴。如果没有这些专业的社区志愿者,老百姓的意见很可能集中不起来,老百姓心里很别扭,那是不行的。”

“汶川经验与芦山地震社会应对系列研讨(一)”,是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南都基金会共同发起,联合各大基金会、NGO、媒体以及其他民间救援力量召开的系列研讨会之一。系列研讨二计划本月底在成都召开,系列研讨三将回到北京召开。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