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医疗服务是守护群众健康的重要屏障。在这道屏障上,设备、资金、心理关爱缺一不可。因为,如果医院的救护车配备不足,一些患者因转运延误错过黄金救治时间的悲剧就可能不断重演;如果人工耳蜗费用无处筹措,一些先天失聪的儿童很可能会被永远屏蔽在无声的世界;如果对住院时间较长的青少年的心理关注不够,有些患者的焦虑情绪就可能持续蔓延。然而,缺设备、缺资金、对患者心理关爱程度不够恰似一些偏远山区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面临的“痛点”。
针对这些“痛点”,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深度整合资源,开展了“思源救护”“爱的分贝”“医院里的数字课堂”“五分钟社会救援圈”等公益项目,将公益的触角延伸至医疗急救、残障救助、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等领域,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诠释了“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责任担当。
捐助设备助力生命竞速
深夜,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救护车呼啸而至,停在急诊门口;医护人员迅速卸下担架,推着病人冲向抢救室;抢救团队迅速上阵,及时对一名从偏远农村转运而来的心脏病患者展开了抢救。
“病人已脱离危险!幸好送来得及时,要是再晚半小时情况就复杂了。”急诊科大夫的话让患者家属提到嗓子眼的心放回了肚子里,也令在场众人感到一阵后怕。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大瑶山山脉,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城乡之间山路崎岖,当地医院在对农村病人进行急救时面临重重考验。该县瑶医医院院长梁琼平说,之前医院日益老化的救护车不利于急救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于2019年给该医院捐赠救护车,帮助当地进急救水平明显提升,年均急救患者逾千人次。
2010年以来,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开始实施“思源救护”公益项目,陆续向发展滞后地区捐赠救护车。截至2024年末,该基金会已累计捐赠救护车3800余辆(含140辆负压救护车),覆盖全国所有脱贫县。
为帮助一些地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日常急救需求,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又于2024年推出“五分钟社会救援圈 —— 守护心脏 挽救生命”项目,通过布设急救设备、培训志愿者、联动社区医院,构建快速响应网络。2024年,该基金会累计在山东青岛、西藏日喀则、四川炉霍等城市项目点配置了AED设备,并组织200余场急救响应人培训。此外,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还向80多所医院捐赠3D卫生医疗诊断平台,援建了200多个村卫生室、卫生所,并培训了数千名乡村医生。
资助费用缓解家庭困难
在山西省吕梁市的一所乡村幼儿园内,6岁的小宇(化名)和同伴一起快乐玩闹,有说有笑。这样的场景在幼儿园再普通不过,但却曾是小宇遥不可及的梦想。
小宇是一名先天失聪儿童,父母的收入难以承担高昂的人工耳蜗费用。2023年5月,吕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将小宇的情况反映给了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该基金会通过“爱的分贝”公益项目给于小宇10万元手术资助,帮助小宇植入人工耳蜗。当小宇在术后康复训练中第一次清晰喊出“妈妈”时,他的母亲激动得满眼热泪。
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爱的分贝”公益项目旨在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咨询、就医指导、康复教育培训等措施对听障人群提供专业化、一站式的救助和服务帮助。截至2025年3月7日,该项目通过资助
听障儿童和青少年植入人工耳蜗、完成人工耳蜗体外机升级,资助听障人士参加康复训练等方式惠及数万人。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10岁的小金(化名)患有脊柱侧弯合并马凡综合征,长期饱受病痛折磨。2024年,中华思源工程“中国梦·脊梁工程”公益项目帮助她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了生长棒矫正手术。目前,她术后恢复良好。该公益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说:“开展这样的公益救助耗费的精力很大,但每次看到孩子们挺直脊梁后的笑脸时就会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中国梦·脊梁工程”公益项目专为脊柱畸形患者量身定制,对部分手术治疗费不足的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救助。2024年,该项目共资助手术费653万元,救助困难家庭的脊柱畸形患者302人,在13个省市举办义诊活动45场。
同时,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还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了“温暖童心”公益项目。2024年,该项目对189名患儿提供了手术救助,对96名异地就医患者及家属提供了272人次临时居所服务,切实帮助他们减少了看病支出负担。一名内蒙古自治区?市?县的患儿术后写下:“我想当医生,帮助更多人。”
真情关爱护航心理健康
3月12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中医妇幼集团医院举办了一场“我们和春天有个约会”植树节疗愈插花活动。活动现场,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的志愿者和毕节同心社工和住院的孩子一起进行了插花游戏,让孩子们因住院无法到户外活动的情况下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们缓解焦虑,避免他们因住院时长较长而产生心理问题。”活动现场的一名志愿者介绍,这是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思源心理健康”公益项目的一个案例。
近年来,针对住院时间较长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和接收教育的需求,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实施了“思源心理健康”与“思源守护计划·医院里的数字课堂”公益项目,进一步延伸了健康帮扶的触角。实践中,该基金会携手腾讯SSV企鹅支教,通过线上授课与线下医务社工辅导结合的模式,打造了适应多场景下的儿童特色服务“四个一”模式(一套便携式可移动数字化设备、一家专业在地社工机构服务支持、一套数字化管理系统、一套多元主体专业力量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了以职业启蒙课、科学课、艺术融合课、健康与幸福课为核心的“医院里的数字课堂”。2024年,“思源守护计划·医院里的数字课堂”公益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在10个省市开设了医院项目点,已服务大病儿童约500人次。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参加数字课堂以后孩子脸上的笑容又逐渐多了起来。”七星关区中医妇幼集团医院的一位患儿的妈妈说,小玲(化名)从小就很爱笑。但是,病魔突然侵袭和长时间的住院生活让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数字课堂对帮助孩子舒缓情绪、提升康复信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心理健康也是健康帮扶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理事长李维平多次强调表示,做好健康帮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未来,该基金会将继续聚焦偏远地区医疗设备、低收入家庭医疗支出和住院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形成可持续合力,继续以创新之力回应时代需求,让更多生命在公益的暖流中焕发光彩。
“公益不仅是资源的链接,更是希望的播种和耕耘。”从救护车的疾驰在蜿蜒山路,到听障儿童的第一声“妈妈”;从五分钟救援圈的生命接力,到数字课堂的知识传递,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用18年的坚守对这句话进行了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