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2025年7月,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思源守护计划·医院里的数字课堂”公益项目在云南、贵州、安徽、黑龙江、重庆、广东等省市医院开展133堂特色课程,服务住院患儿890人次。
在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医院里的数字课堂”为长期住院的患儿提供创意手工、趣味美术、音乐疗愈、心理健康、科学素养、职业启蒙等课程,为原本严肃的医疗空间赋予温度,助力其身心健康均衡发展。
“思源守护计划·医院里的数字课堂”由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联合腾讯SSV企鹅支教发起,通过“数字双师课堂”模式,为长期住院的患儿提供多元化课程和人文关怀。截至2025年7月,本公益项目已深入全国30余家医院,开展了901堂课程,累计服务患儿4619人次。
七月集锦
创意手工课
锻炼动手能力、激发想象力
增进互动交流
缓解病房的紧张情绪
活动纪实:
在沈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竹"够有趣的探索之旅!从认识竹子的千姿百态,到亲手制作竹扇,每一步都充满惊喜。(重庆儿童医院:“寻竹记”手工课,7月18日)
神经外科的小朋友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认真地制作手工舞龙折纸,孩子们十分投入。(重庆儿童医院:“舞龙”手工课,7月23日)
趣味美术课
培养艺术表达能力、动手能力
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提升审美能力
活动纪实:
线上美术老师为孩子们讲解大漆葫芦相关知识与绘画技巧,线下社工和医务人员引导秩序、分发材料并辅助创作。孩子们积极参与,现场氛围热烈,也增进了亲子互动。课后,医护人员示范八段锦,帮助大家放松。
在活动中,社工耐心引导孩子创作,用陪伴化解枯燥,让病痛中的童年仍有色彩与欢笑。(昆明市儿童医院:“大漆葫芦”手工课,7月4日)
从飞檐斗拱到红墙黄瓦,从建筑对称美到宫廷小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童真与历史的对话悄然展开。孩子们在一笔一画间,展现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小朋友说:“原来皇帝上朝的地方是这里呀!”病床上的小画家们,用彩笔绘画着心中的太和殿,每一笔都是对美好的向往,每一画都是向阳而生的力量。(重庆儿童医院:“故宫”美术课,7月23日)
心理健康课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助于患儿保持心理健康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态度
活动纪实:
课上,志愿者李老师让小朋友们说说自己的优缺点,并为今后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制定计划。小朋友们身体都有一些功能障碍,但上课时他们都非常认真、积极,纷纷举手回答。(云南省大姚平安医院:“完美小孩”心理课,7月15日)
在志愿者李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学习通过外在特征来识别他人伤心的情绪,并鼓励他们主动去安慰其他小朋友。同时,教小朋友们一些如何平缓自己情绪的方法。(云南省大姚平安医院:“我的朋友很伤心”心理课,7月22日)
科学素养课
了解科学知识
培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在
学习趣味知识的过程中,活跃病房氛围
活动纪实: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前后排队”“左右拍手”“上下指物”等小游戏,让孩子在动手中巩固认知,增强参与感,并利用走廊环境中的真实物品作为参照,让抽象的方位概念具象化,降低理解难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位认知”课,7月4日)
课程伊始,老师从基础的生活常识入手,利用太阳来教孩子们辨别方向,借助线上模拟场景,观察校园、社区等熟悉场所中建筑物与太阳位置的关系,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并通过线上地图工具,引导孩子们尝试在地图上找出自己的家、学校以及周边标志性地点,并描述它们的相对方向,进一步巩固了对方向的认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位认知”课,7月18日)
职业启蒙课
了解各行各业不同职业
认识不同社会角色的价值与意义
激发孩子好奇心
活动纪实:
活动以 "我最喜爱的动物" 拉开序幕,孩子们热情高涨地分享着自己喜欢的动物,从迅猛的 "豹子" 到神秘的 "蛇",童趣的讨论瞬间点燃了课堂氛围。随后,医务社工通过生动讲解与科普视频双轨并行,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了 "兽医" 与 "宠物医生" 的职业差异,同时系统解读兽医及动物管理员的工作内容与社会价值,让抽象的职业概念在可视化的知识传递中变得清晰可感。
在了解基础兽医知识后,课堂进入沉浸式实践环节。孩子们化身 "小兽医",围绕 "大牛感冒" 与 "猫咪中暑" 等案例展开模拟诊断,将理论知识活用于场景化互动中。课程尾声,社工引导孩子们拓展职业认知边界,除了兽医、宠物医生和动物管理员,大家还一同解锁了驯兽师、动物园讲解员、饲养员等多元职业形态,在思维碰撞中勾勒出动物相关职业的完整图谱。
这场融合趣味互动、知识科普与场景实践的职业启蒙课,不仅为住院儿童搭建了探索动物世界的桥梁,更在他们心中播撒下职业认知的种子,让医疗场景中的学习体验充满温度与新意。(昆明市儿童医院:“兽医”职业启蒙课,7月1日)
社工通过生动的讲述和贴近生活的实际案例,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家装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 “家装设计师” 职业的大门,激发了他们对空间设计的好奇心。
讲解后,社工和志愿者为孩子们分发了积木,鼓励他们将学到的家装知识融入实践。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积木,化身小小设计师,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刚学到的功能分区理念,开始搭建心中的理想小屋:有的精心规划了带有滑梯的儿童房,有的设计了能种满花草的阳台,还有的在客厅里摆放了全家人围坐的沙发。
拼搭完成后,每个孩子都自信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清晰地介绍房屋的各个功能分区和设计巧思。在分享与交流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此次活动,将职业启蒙教育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不仅让住院患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实用知识,更通过积木拼搭释放了住院期间的压力,培养了空间思维和创新能力。(昆明市儿童医院:““家装设计师” ”职业启蒙课,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