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益项目

思源·空中课堂

思源助学

扬帆计划

团善昌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一脉茶香生深情——浙江白茶苗扎根黔湘川山村增收脱贫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题:一脉茶香生深情——浙江白茶苗扎根黔湘川山村增收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方问禹、萧永航、周楠 4月初,浙江安吉黄杜村收到了四川省青川县寄来的新茶,包装上写有“一片叶子感党恩,青川白茶敬亲人”字样。为了感恩捐赠茶苗之情,青川县受捐农户将首批采摘的白茶赠送给“浙江亲人”品尝。 2018年4月,浙江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肯定他们的做法,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青青白茶苗,浓浓帮扶情。经过近四年努力,浙江千万株捐赠茶苗已经在贵州、湖南、四川等3省5县扎下深根,今年全部进入丰产期。这些捐赠茶苗正在更多山村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 千里之外,“捐赠苗”扎下深根 25日早6点,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白叶一号”茶园里,50岁的土家族村民王晓蓉开始了一天的除草工作。 “今年承包的5亩多茶园刚采完茶,茶青就卖了1.6万元。”她认为,这茶树刚种下去3年多,接下来自己管护经验不断积累,效益还能更好。 中寨镇志强村村民采摘“白叶一号”新茶。(采访对象供图) 中寨镇曾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地无三尺平”,农户长期以在小块坡地上种植玉米、红薯等为生,收入微薄。当地海拔高、云雾多,有种茶的传统,保留了不少古茶树,但没有形成促农增收致富的产业。 2018年底,来自浙江安吉黄杜村的360万株“白叶一号”捐赠茶苗落户在中寨镇志强村、三会溪村、大宅村,建成茶园1200亩。三年多来,在村民精心管护下,这些茶苗扎下深根、枝繁叶茂,今年开始显现经济效益。 四川省青川县的受捐茶农,也迎来了白茶初采。2018年、2019年,黄杜村累计向青川县捐赠茶苗540万株,在青坪、固井、瓦砾3个村建成白茶基地1517亩。 “白茶卖了3万多元,算上平时在白茶基地的务工收入,一年下来到手五、六万元!”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村民强锡香一边在加工坊观察师傅炒茶,一边向记者算起了种植白茶的效益。 她说,以前种玉米、土豆要靠天吃饭,一天天累得受不了,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遇上不好的年头还要倒贴。自从种了白茶,家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今年在银行还有了存款。 2022年青川县“白叶一号”茶叶开采仪式。(采访对象供图) 记者了解到,黄杜村捐赠的茶苗今年全部进入了丰产期。截至4月25日,3省5县6217亩“白叶一号”茶园共计采摘鲜叶6.5万余斤,产值超过770万元,带动2064户、6661位村民人均增收1150元。 感恩奋进,小山村面貌焕新 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是苗族聚居村,2018年村里种下15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2019年春节回乡时,常年在外打工的苗家小伙石泽辉听说了这事,觉得是个机会,决定留在村里发展。 “传统村落遇见现代白茶,围绕特色苗寨、民宿体验、基地观景等主题,能撑起茶旅融合产业。”石泽辉说,今年村里采摘的2000多斤白茶鲜叶加工成400斤干茶,预计销售收入35万元,但这还只是全村致富的第一步。 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村民采摘新茶。(采访对象供图) 茶苗扎下根,农户的“创富劲”也跟着日夜生长。翁草村党支部书记石流堂颇有感慨,这几年村里最喜人的变化,是村民多在想方设法增收创富,展现出感恩奋进、勤劳致富的崭新面貌。 翁草村已经有了5栋民宿、3家农家乐、1家苗家酒坊,村集体还注册2个合作社、1家公司。村里以受赠茶苗入股合作社,与村内劳动力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引导村民劳动致富。 茶苗效益好,带动白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记者了解到,接受茶苗捐赠的3省5县目前累计推广种植“白叶一号”茶园超过3万亩,不少外出打工村民也选择返乡创业就业。 除草、施药、上肥、剪枝……在浙江茶叶技术人员指导下,36岁的中寨镇志强村村民张稳掌握了茶园管理多个环节技术。他说,最难的是判断茶叶病虫害,有时无法用肉眼看到,不同季节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不断学习。 “这几年家乡变化真大,以前村里路都没有,现在路像蜘蛛网一样,外地人进村还要靠导航。”张稳笑着说,前些年在外省服装厂、皮带厂打工,心里总无法安定,现在家门口学一门技术,有信心能创一份事业。 让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 “等这里采茶季结束,我就带农技专家过去,看看你们打算扩种茶苗的地。如果条件合适,马上安排茶苗。”以漫山遍野的茶山为背景,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与翁草村党支部书记石流堂打了一通视频电话。 依托白茶产业,2021年黄杜村村民人均收入超过6.4万元,有“中国白茶第一村”美名。 浙江安吉县黄杜村2022年新茶采摘景象。(采访对象供图) 让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浙江安吉县持续发力,着力探索一条“捐得准、种得活、长得壮、产出高、销路好”的白茶产业帮扶路径。 记者了解到,安吉县成立了以黄杜村党员和农民“土专家”为主体的“一片叶子”技术指导志愿服务队,累计派出97批561人次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赴受捐地开展指导工作,并在重点节气、重点时段向各地发放书面指导性意见材料,在重点地区派员长期蹲点驻守指导。 “浙江的专家来青川指导时都是实地教学,没有一点架子。即使在微信上询问也是随时回复,遇到问题还会视频连线解决。”强锡香对记者说,她不仅要学白茶种植技术,还要学习这种“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带动更多村民共同富裕。 2021年5月,黄杜村牵头成立“白叶一号”乡村振兴党建联盟,与5个受捐茶苗的村党组织开展支部结对,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建立互助机制,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记者从安吉县委了解到,未来三年,安吉县计划再捐赠1万亩“白叶一号”茶苗,通过专业技术模式、产业经营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输出,进一步做好“先富带后富”工作。(参与记者:吴思)

发布时间:2022-05-05

乡村振兴引客来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让游客在青山绿水间感受乡村的美好。同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5-05

树立大食物观,让“中国饭碗”端得更好、更健康

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2-04-21

总书记和人民心贴心丨“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来越甜”

那一天,正是南方小年,多日的雨雪,位于井冈山深处的神山村格外寒冷,进村的道路有些湿滑。一大早,村民左秀发把客厅的火盆烧旺,用木甑蒸好糯米,准备打糍粑。

发布时间:2022-04-21

与总书记聊特色产业 话乡村振兴

毛纳村是五指山市水满乡毛脑行政村下辖的6个自然村之一,是五指山市首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植茶叶和外出务工。 ​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了解该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情况。

发布时间:2022-04-13

总书记说的“巩固住再往前走”是何深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家喻户晓的金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提出的。 这一次考察海南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工作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再到海南,习近平总书记“看老乡”看的是乡亲们脱贫之后的生活,指导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巩固住再往前走”,从这一深入浅出的要求中,可以读出三层含义。

发布时间:2022-04-13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

全世界记住了这一重要时刻:2022年2月4日晚,北京拥抱世界,世界瞩目北京。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奏响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五洲四海的老友新朋在世界东方汇聚一堂,人类社会共同发出“一起向未来”的和音。这是14亿多中国人民永难忘怀的时刻,精彩绝伦的开幕式惊艳世界,此刻,世界瞩望冬奥,瞩望中国,一个欣欣向荣、开放自信的中国一诺千金,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次热情拥抱,这是传递激情和梦想的时刻,这是展示勇气和力量的时刻,这是抒写奋斗和团结的时刻。

发布时间:2022-04-01

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明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机重要,意义重大。这次是我主动提出要来讲讲的,目的是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22-04-01

民政部关于开展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表彰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慈行善举,鼓励、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更好地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助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政部决定组织开展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

发布时间:2022-03-21

民政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 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参与乡村振兴,既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组织实干成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广阔舞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根据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现就“十四五”期间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通知如下:

发布时间:2022-03-02

乡村振兴怎么做?中央一号文件擘画新蓝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日前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从多个方面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发布时间:2022-02-24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发布时间:2022-02-2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发布时间:2022-02-16

习近平的春节故事丨革命老区话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新春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人民群众中间,看实情、听民声、问冷暖、送祝福。人民网推出《习近平的春节故事》系列报道,重温总书记与广大群众共迎新春的感人故事 ,从总书记的谆谆话语中感受为民情怀。

发布时间:2022-02-10

“村民致富的信心特别足” ——贵州省化屋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我想跟总书记说,我们村旅游产业有了极大发展,业态增加了,村民致富的信心特别足。请总书记放心,我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带着村民走得更好。”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发布时间:2022-02-08

每日一习话 加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2-01-10

致敬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先进楷模

致敬先进、礼赞楷模,是最动人的乐章。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必将激发全社会向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先进楷模学习的热潮。

发布时间:2021-11-19

习近平的扶贫故事第一集:一片良田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黄土高原,成为梁家河插队知青的一员。“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洞里,睡的是土炕,乡亲们生活十分困苦,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今后能够经常吃肉。”多年后,习近平回忆起这段岁月,仍然感慨万千。

发布时间:2021-11-19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述评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发布时间:2021-11-08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发布时间:2021-11-08